据统计,2023年国内废塑料回收量约1900万吨,其中约1600万吨被转化为再生材料,废塑料回收率约30%。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与持续推动,我国废塑料回收工作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目前,废塑料回收率已位居世界前列。在回收过程中,我们基本实现了有价废塑料的应收尽收,确保了废塑料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进一步促进了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副秘书长周云飞表示。
尽管废塑料回收率较高,但在产业发展日益蓬勃的背后,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国内废塑料再生加工行业存在着低端产能过剩而高端产能不足的尴尬局面。这意味着,废塑料的高值化再生利用受到了限制,无法满足高端市场日益增长的再生塑料需求;另一方面,前端废塑料回收主要由个人、个体承担了主要工作,单个回收体量小、分散、不成体系,主要以高值价废塑料为主,回收体系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事实上,再生塑料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价值。首先,通过回收和再利用废塑料,可以减少对原生资源的依赖。其次,再生塑料的碳排放明显优于原生塑料,有利于实现低碳经济的目标。最后,再生塑料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日用品、包装材料、建筑材料、家电、汽车等,有利于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副秘书长周云飞
根据从业十余年的经验分析,周云飞认为,国内废塑料的回收利用或塑料的循环利用正在进入一个绿色发展阶段。“展望未来,我们坚信,废塑料回收利用行业将朝着规模化、集约化、绿色化、高值化的方向发展,而高值化、平级循环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主题。因此,我们预期,废塑料的再生利用属性将从资源属性向环保属性进一步转变,未来环保低碳价值将进一步突显。”
《塑胶工业》:从原生料到再生料,循环经济理念推动产业链变局,如何提升废旧塑料高品质利用?
周云飞:国内再生塑料产业历经近40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然而,当前我们仍需加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并提升管理和品质水平,以及装备技术的革新。
就高品质再生材料而言,当前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众多下游大型企业积极参与相关工作,从技术、装备到产品应用层面,为回收再生赋能助力,推动再生塑料产业实现更好的发展。此外,这也为提升再生塑料的品质和应用水平提供了契机,推动整体产业迈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实际上,越来越多的上游化工企业正在参与进来,如中石化、埃克森美孚、陶氏等,他们已将再生材料作为企业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这一趋势将极大地推动再生塑料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升级。
《塑胶工业》:塑料循环再生产业现状与痛点是什么?
周云飞:我们认为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前端回收体系的分散性与不健全性依然明显,这将导致废塑料原料提供给下游企业时,面临着原料供应极为分散的困境。对于塑料加工企业而言,采购原料的过程中需要与众多前端回收企业或个体小型供应商进行交涉,必然会对原料供应的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导致供应不足的情况出现,甚至影响到再生塑料生产企业的开工率。因此,从前端回收的角度来看,我们仍需加强回收体系的整合与优化工作。
其次,关于我国当前再生塑料的整体状况,存在低端产能过剩而高端产能不足的问题。在低端领域,原本用于食品包装的材料被再生降级使用,导致低端产能严重过剩。而在高端再生塑料应用领域产能不足,主要包括:一是高品质的再生材料相对稀缺;二是能够满足下游品牌商供应链要求的再生塑料企业较少。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一些国际知名企业对产品原料要求正在发生转变,不仅对于再生塑料的品质有要求,同时还对加工企业和工厂有着极高的要求,涉及认证体系的完善程度和合规性等多个方面,这些都加剧了能够满足高端应用需求的再生塑料产能不足。
最后,再生塑料的环保和低碳属性尚未得到充分发掘和利用,这也是当前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关于再生塑料的定位,尽管已经进行了多次探讨,但仍有待进一步明确。
过去,我们单一地追求成本最低化,这种观念至今仍未完全转变。由于主要目的是降低成本,再生塑料颗粒的价格普遍低于原生塑料,这使得再生塑料在市场价格上难以突破原生塑料的“价格天花板”。因此,对于大部分再生塑料制造企业而言,如何在市场价格上实现突破,仍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同时,社会大众及消费者往往对再生塑料产品持有偏见,认为品质低劣、价格低廉。事实上,目前许多再生塑料产品的品质已可与新塑料相媲美,且能满足高安全性和质量稳定性的要求。尽管有所努力,但观念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我们仍需持续深化对再生塑料产品消费的引导与教育,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塑胶工业》:您提到装备技术的革新,有哪些升级方向?
周云飞:如今,中国塑料回收再生装备领域一直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同样面临的问题是在高品质或平级的循环利用方面,仍需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在生产食品级再生材料方面,对装备技术的要求极为严格,目前在全国范围内,能够达到此水平的企业数量相对较少。
在探讨发展方向时,我们认为,除了同级或平级的再生利用之外,塑料回收的关键环节如分拣、清洗以及杂质去除等方面,仍具备显著的优化潜力。尽管当前国内对于再生塑料在直接接触食品领域的应用存在一些法规限制,但我们已观察到一系列积极的动态和进展,并预见到在不远的将来,这一领域将迎来重大的突破。
因此,我们坚信,相关设备的研发和技术工艺的储备,将是未来实现高品质循环及产业闭环的重要布局方向。
《塑胶工业》:除了日常生活用品回收,近年来废旧电子电器及汽车处理、废旧锂电池处理等应用逐渐升温,行业推出了哪些有效的系统解决方案?
周云飞:去年,我国汽车报废回收量超过500万辆,平均每辆车约有100~150kg的塑料。这些数据尚不包括流入其他市场的报废汽车及私拆情况,另外每年损坏更换的汽车塑料件数量同样可观,可见塑料回收体量巨大。
近期,我们正致力于研究汽车塑料循环利用的报告。初步结果显示,汽车塑料回收方面的问题尚不明显,但若要实现高值化再利用,仍需克服诸多技术难题。例如,汽车塑料表面常有油漆或涂层,去除这些涂层难度较大;此外,塑料材质多样,种类可达二三十种,分选工作亦颇具挑战。因此,汽车塑料回收领域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实现其中一部分汽车拆解塑料的平级或高值化再生利用。
另一方面,欧洲设定了到2030年,汽车使用25%再生塑料的目标,其中25%的再生塑料需来自报废汽车,因此如何实现废弃汽车塑料的平级或高质化利用成为关注焦点。为汽车拆解塑料高值化利用带来的新的契机。
新能源动力电池方面,据了解,目前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报废还处于初始阶段,废弃动力电池的数量尚未达到高峰,回收处理产能仍有闲置。
《塑胶工业》:为了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协会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周云飞:针对前面提到的几个问题,协会主要围绕相关痛点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第一,关于回收体系的建设问题,协会始终致力于构建标准化的回收与配送体系。自2022年起,我们积极开展“废塑料分拣配送中心”的名单征集与发布工作,目前已成功发布三批名单,共计50个废塑料分拣配送中心。此举旨在打造标准化、信息化、订单化的废塑料回收配送体系,并重点解决废塑料的“非标”问题。
另一方面,由于废塑料等废旧物资本质上属于“非标”原料或商品,我们致力于推动废塑料的标准化进程。自2021年起,我们已着手开展标准化工作,并发布了《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瓶砖质量分级评价与验收》、《废高密度聚乙烯( HDPE)瓶砖质量分级 评价与验收》、《废弃电器子产品拆解塑料质量分级评价与验收》、《废聚丙烯( PP )餐盒质量分级评价与验收》五项团体标准,此外还发布了《废塑料交易规范》团体标准,建立了废塑料的代码体系,这些举措有助于为当前市场上的废塑料设定统一的产品标准,从而便于其作为标准化商品进行交易与流通。这就是我们在构建前端标准化回收与配送体系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第二,在解决塑料循环和废塑料高值化利用的问题上,我们深知全产业链的广泛参与和协同努力的重要性。因此,在2020年,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以及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三家协会,携手头部16家企业,共同发起了绿色塑料供应链联合工作组。
工作组的成立将推动全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合作,以破解再生塑料供应链中的瓶颈问题。目前,成员单位涵盖了如中石化、埃克森美孚、陶氏、巴斯夫等前端原料的石化企业,金发、锦湖日丽等改性企业,格林循环、睿莫、田强环保等回收再生企业,以及宝洁、百事、美团等品牌商。目前,工作组已拥有50多个成员单位,形成了广泛的产业联盟。
成立以来,工作组的主要任务是推动塑料循环的各项工作,包括从源头规范塑料制品的绿色设计。发布了《塑料制品易回收易再生设计评价 通则》团体标准,并与第三方机构开展认证工作。截至目前,已有30多个品牌的50多款产品通过了“双易认证”,这标志着我们在源头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了产品的可回收性和再生加工性,为塑料循环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三,针对材料领域再生塑料的高端应用,普遍存在着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如何有效认定或判定再生塑料的来源并进行追溯。针对此问题,自2016年起,协会便发布了《绿色再生塑料 产销监管链》标准。该标准的核心目标在于解决废塑料经再生处理至最终应用的整个产业链追溯问题。去年,我们已对该标准进行了全面修订,并与第三方机构共同开展认定工作,旨在从产业链及供应体系层面,确保再生塑料来源的透明性和可追溯性。
第四,为保障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争取有利的发展环境,协会始终致力于与相关部门积极建立沟通渠道,并深入参与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如行业普遍关注税收政策问题,塑料再生加工企业的增值税退税比例已从原先的50%提升至70%,其中废旧农地膜回收利用企业更是实现了100%的退税,这无疑是我国行业发展的重大进步。
此外,作为制约行业发展瓶颈之一的“第一张发票”问题,也在今年四月份,相关部门发布了“反向开票”的实施办法政策,极大地解决了这个重大难题。在此过程中,协会全程参与,从政策的前期调研、方案制定与实施,到实施后的评估,与相关部门进行了多轮深入沟通,并持续跟踪进展情况。
今年国家大力推行大规模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政策,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协会也积极参与;另外,202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举行的UNEA-5.2通过了关于“结束塑料污染:制定具有国际法律约束力的文书”的第5/14号决议,行业内所称的“全球塑料公约”,已经举行了4次政府间谈判。作为今年4月底在加拿大召开的第四次政府间谈判(INC-4)政府代表团的一员,协会积极参与了相关工作,并为我国政府提供了相关支持;此外,协会还深入研究了行业的发展情况,已连续八年发布“中国再生塑料行业发展年度报告”,成为行业发展的基础资料、政策与标准制定的重要依据。
《塑胶工业》:在您看来,未来发展前景如何?
周云飞:我认为,国内废塑料的回收利用或塑料的循环利用正在加速朝着绿色发展的阶段迈进。
首先,从塑料污染问题的关注度来看,全球对塑料污染的关注度日益提升。如前所述,“全球塑料公约”的谈判已进入最后阶段,其中涉及诸多有利于废塑料回收利用的提案,包括源头设计、再生材料使用要求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等,以及部分产品强制使用定量的再生材料。无论结果如何,对废塑料回收利用而言,这些都是有利于行业发展的外部因素。
其次,全链条参与的废塑料回收利用趋势日益明显,包括上游化工企业、上市公司、国企、央企及下游品牌商纷纷进入该领域,致力于塑料污染治理及发展低碳循环经济,提升再生塑料的高值化水平,无疑是一个新的契机。
最后,碳的价值逐渐受到关注。相较于原生塑料,再生塑料的减碳效应显著。目前,我国正着手起草再生塑料碳足迹国家标准,未来碳的价值有望得到进一步挖掘。
《塑胶工业》:目前,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塑料回收大会&展洽会筹备工作情况如何?将会有哪些精彩亮相?
周云飞:今年正值协会成立十周年,庆典活动将于9月25日至27日,在第19届中国国际塑料回收大会期间精彩呈现。本届大会有以下几点亮点:首先,我们决定全面取消参会费用,让行业企业受益;其次,除了设置全体大会,还增设了多个分会场,涵盖食品接触再生塑料、化学回收、回收体系建设以及家电和汽车塑料回收利用等热门领域的专业性论坛。
其中,化学回收领域近年备受关注,作为废塑料回收利用的终极解决方案,化学回收对我们的物理回收难以处理的废料可进行高值化再生,实现与原生塑料相媲美的产品。我们深信,化学回收将成为未来的一大趋势。此外,食品接触材料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我们将探讨食品接触再生塑料的未来市场、趋势、政策及方向。
目前,大会的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共有约70个展位供参会者展示交流,超过2/3的展位已售出,预计本届大会参会人数将超过8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