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工业的转型浪潮中,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的需求日益凸显。无论是新能源汽车还是传统汽车制造商,对成本和价格的控制都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随之而来的是国内头部汽车制造商,纷纷对供应商施加降低成本的压力。面对这一挑战,华成积极应对,在业务领域展开了全方位的调整。
“2024年,我们对三条核心产品线进行了升级,引入全新的产品平台和系统优化。在成本控制方面,华成采取了渐进式策略,通过设计优化降低生产成本和材料消耗,同时简化装配流程,而非简单地降低配置或压低供应商价格。这一过程虽然耗费了大量资源,但成果是显著的。”朱波介绍,华成产品性能得到大幅提升,稳定性也达到了新的高度。“更重要的是降低在使用系统时的人工成本,对客户而言至关重要。”
如今,国内自动化领域涌现出众多制造企业,他们开始探索新的技术路径,而这一路径正是基于ARM架构的技术路线。ARM架构依托完全开源的Linux系统,支持企业进行自主开发,形成专用的机器设备。自 2005 年起,华成公司便基于ARM架构,采用开源系统开展完全自主的开发工作。截至目前,已累计拥有近1000万行源代码。
尽管ARM架构在算力上并非强项,但优势在于能够实现自主设计、自主控制,同时具备显著的成本优势。与需要支付高昂授权费用的传统架构不同,ARM架构的授权模式更为灵活,避免了每台设备生产时的高额授权成本,这对企业成本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华成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始终坚持ARM架构路线的企业。我们从一开始就专注于ARM架构,并自行开发驱动程序,实现了驱动与控制的一体化。这种技术路线使我们的产品在性价比上具有先天优势,成本相对较低。经过长期的技术积累,即使在算力受限的条件下,我们依然能够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性能达到极致。”朱波表示。
从市场表现来看,华成的技术路线取得了显著成果。华成注塑机机械手控制系统在国内市场占据绝对领先地位,累计销量接近30万台,远超其他品牌。在机床销量方面,华成也位列全国前五。而在机器人控制系统在出口和国内销量方面均表现优异,保有量接近十万台。
“可以说,我们的系统已经通过了十万级别的市场验证。对于工业控制系统而言,这种大规模验证是确保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关键,这也成为华成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朱波说。
2025年是华成“三年规划”的开局之年,工作重心延续了去年对内部管理和品牌提升的重视。不难发现,无论市场如何变化,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技术实力以及研发能力,始终是华成坚持内向发展作为基本方针的核心要素。
今年,华成确立了销售收入30%增长的目标。朱波说,“靠技术突破,靠产品迭代,靠服务管理,靠公司上下一条心,实现今年销售收入30%的增长目标是完全可能的。”在技术层面,华成致力于实现新的突破,特别是在控制技术和伺服驱动两大核心领域,力争在未来两到三年内将技术实力和解决方案提升至国内领先水平。
“为此,我们正全力推进研发管理、人才引进和团队建设等工作。例如,近期我们前往中南大学,深入探讨了中策方案,并计划在该校招募优秀人才,进一步增强团队实力。同时,我们也在积极拓展校企合作,与深圳及其他城市的多所高水平院校建立合作关系,持续提升合作层次。”朱波介绍。
在产品方面,尽管去年已完成迭代,华成仍将进行小幅升级,并在技术平台上持续突破,为未来储备足够的技术优势。在市场服务方面,朱波坦言,“过去,由于品牌自身的优势,我们在服务态度上存在不足,但从去年开始,我们通过一系列措施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在接下来的两年中,我们将进一步提升服务的专业性和响应速度,以持续提高客户满意度,巩固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