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量:13889发布时间:2017年12月08日 09:22:43

伊之密:从主机制造商向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蜕变

作为全国知名注塑机制造商,广东伊之密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伊之密)从2002年成立到2004年开始拥有独立的厂房和工业园区,并在业内崭露头角;2008年,伊之密顺利度过金融危机实现跨域式发展;四年的时间,为伊之密发展奠定了殷实的基础,全面开启海外业务。2015年,伊之密获得高速增长成功上市,使得伊之密成为了集雄厚底蕴、品牌美誉度、客户口碑等软硬件实力于一体的全球性装备供应商。

2016年,伊之密实现营业收入14.43亿元,外销比达19%,注塑机事业部营收达8.66亿,同比增长32.49%,拥有顺德高黎、五沙、苏州吴江和印度、美国5大生产基地,30多个海外经销商,业务覆盖60多个国家和地区。

时值2017年,对于伊之密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成立15周年之际,为了赢取跨越式发展,与世界执牛耳者媲美,伊之密开启了蜕变转型之旅。
 
开拓德国研发中心  搭建中欧技术桥梁

放眼全球,德国是橡塑行业高新技术的代名词,在考察身处德国的全球知名注塑机制造商后,伊之密董事总经理甄荣辉等高层领导人便发现,造成欧洲注塑机价格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原因不仅在于技术创新,更在于研发模式和推广策略的集成化、组合化,与中国不同的是,欧洲企业多围绕终端制品的功能性进行技术研究和组合。

为了实现与国际技术的互动衔接,伊之密汲取先进理念,快速组建工程师队伍,在德国成立研发中心。“建立研发中心有两大益处,其一,能够使机器快速地适应特殊工艺,满足顶端客户的不同需求; 其二,有助于接触更多全球顶级客户,使伊之密在欧洲市场得到快速展开,实现桥梁作用。”甄总介绍说,伊之密将实现德国研发中心与中国创新中心联动,将技术组合影响力强、市场发展潜力大的项目进行测试、落地,使得应用方案更加便利,并普及到全球市场。

据了解,伊之密德国研发中心身处亚琛大学园区,该学府汇集了汽车轻量化、激光焊接成型、汽车研究等多个研究机构,伊之密德国研发中心在此可实现与业界前沿技术的长期对接,同时也能为中国工程师提供一个优质的培训基地。目前,伊之密德国研发中心已完成注册,并聘请了德国亚琛大学塑料加工研究所(IKV)前首席工程师Dr.-Ing. Arno Rogalla作技术顾问,并与德国GK Concept GmbH总裁Roger Kaufmann和比利时Weimat-Pesch公司负责人Alex Weiss等业内知名专家进行深度技术合作,预计明年3月份投入运行。
 
勾勒战略地图 转型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

对于一个占地约30万平方米,拥有2500余名员工,6个事业部,130多项专利技术,100多项荣誉的企业来说,它的成功与其自身的战略规划紧密相关。在伊之密的发展过程中,管理层深切认识到必须先谋划“战略地图”才能掌控全局,打造属于公司自身的战略目标承载力。

那么,如何绘制“战略地图”,成了公司集中思考的问题。甄总分析说,塑料制品一定是“塑料”二字在前,“制品”二字在后,如果不了解塑料的特性,不了解制品本身的特性,任何一家企业都无法为客户提供优秀的解决方案。今天全球80%的注塑机都产自中国,随着消费市场的升级,我们不能只做主机,一定要跳脱这个层面,认识到事物的本质。

如今,各自单打独斗的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未来市场的期望,同时,更加个性化、更多功能性的产品呼唤着产业的深化与整合。甄总表示,伊之密的战略目标就是要实现由主机制造商到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的转型和蜕变,目前,伊之密国内创新中心的筹建也已提上日程,有望实现产业的整体研究,完成主机与制品、塑料、模具以及自动化等的整体衔接与整合。

甄总介绍道:“伊之密创新中心将设立在五沙生产基地,目前设计草图已经完成,希望用一年的时间建成,届时创新中心将拥有一个5000多平方米的实验测试车间,其内部的测试大厅可允许3000吨的机器停放,并可实现同时进行不同材料的性能测试,此外,还将设置一个8000多平方米,集教学、研发、办公室、培训功能为一体的研发中心。”

在11月16日的中欧技术连接高峰论坛上,Dr.-Ing. Arno Rogalla博士也对于行业整体解决方案模式的趋势较为看好,“主机与原材料、模具、自动化等周边辅机的联合发展,有利于分担研发成本和市场风险,推进产业链转型,推动形成以终端制品为导向的系统化生产势在必行。”
阅读量:13889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