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量:63377发布时间:2021年08月05日 17:12:32

博创:家电行业向智能化靠近

 今年,对于博创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而言,是极具挑战的一年,也是企业重心转变关键的一年。

“今年工作重心将回到制造端。要成为一家真正对行业有巨大贡献的企业,首先,产值实现质的飞跃;其次,针对行业长久以来的难点、痛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再者,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生产质量、效率和价值变革,加快行业企业转型升级。”博创董事、运营总裁袁中华坦言。

目前,博创正在不断提升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全面加强装配线自动化生产的能力。在企业模式和体系建设方面,博创明确了发展的阶梯和路径,进一步强化制造端的作用,有力支撑企业可持续常态运行和快速生产能力。在接受《塑胶工业》采访时,袁总针对家电行业的发展、企业架构改变的影响等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博创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运营总裁袁中华

Q:对今年的家电市场,哪些变化您感触最深?
A:这么多年来,博创以二板机起家,到目前为止,公司已完成了整个的转型升级, 产品覆盖注塑成型装备及智能化服务系统,致力于成为二板智能注塑机专家。公司的着重点就在于自主研发、自主制造,博创是以质量为生命的这样的一家企业。

今年,我们第一大行业客户是家电。二板机作为博创的主打机型,模具的适用性广,锁模力均衡,设备维护保养成本低,精度保持久。以前大家都认为二板机动作多、效率低,现在这个问题不但解决了,而且机械使用寿命还是三板机的两到三倍,长期使用成本更低,几乎没有机械损耗。

从历史周期来看,10年前我们也经历了一波家电行业设备的更新换代,这两年也到了客户升级设备的时候。尤其以美的为代表的家电行业,深度融合、应用了新一代信息技术,聚焦智能高效,借助物联网、大数据、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技术优势,以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数字化管理为基础,实现产业升级转型,大幅降低单位能耗和成本的同时,积极探索智能工厂应用场景。

Q:取得这一成绩的关键是什么?
A:智能化时代来临,客户的需求已经在发生变化。他们希望有一个整体智能化的生产体验,单一的设备很难满足他的需求。博创一直深耕家电行业,可根据客户产品的需求,设计多样化适用的合模机构、注射机构并可建议客户外围设备的配套生产。

这方面积累多了以后,关于产品的实现、提效及高品质,我们也总结出很多的经验和生产数据,可以帮到客户少走弯路。在某些单一量大的产品生产上,注塑部件经过反复的实验、论证、修改,生产周期减少1秒都意味着可观的利润。

如今,我们在家电行业已与几家头部品牌达成了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单是一种简单的商品交易,而更多的是联合技术攻关。我们帮助用户进行设备或系统的定制,这种新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如果只做单一的设备就满足不了这种需求,这是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博创的成本优势,博创二板机经过多年的研发、优化,至今已到第五代,博创一直不惜任何代价,坚守质量第一的原则。

所有博创最核心、成本最高的部件都是自己生产,并标准化量生产,这是我们制造成本有别于同行的先天优势。早期的布局成果已有显现,三个工厂产品线分开,杭州工厂生产中小机型,博创广州总部生产高端中小机型,而智能工厂主打二板机。其中,二板机已占到生产总值的近半壁江山。

Q:与之前相比,博创变化和突破是什么?
A:我们希望与“二板智能注塑机专家”这个头衔匹配,必须要有创新和突破。作为制造型企业,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最终要回归产品的本质,博创的宗旨就是从客户中来到客户中去,贴近客户、用良知来做产品,用诚爱来做服务,为合作伙伴展示强大的综合实力。所以,今年工作重心将回到制造端。

在回调过程中,通过内部架构、工艺、自动化和信息化等改革驱动,着力巩固制造端的根基,探索智能制造的行业发展路径。实际上,工厂两化融合的实践,即提升自动化、信息化支撑能力,是博创作为一个制造型企业,今年开始将花大力气寻求的突破点。只要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就不怕山高路远。


Q:具体是如何解决制造端的问题?
A:作为一家为客户提供智能制造装备的企业,我们也非常注重内部制造的智能化,去年以来,我们先后增加了多条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从部件到总装的自动化。随着自动化改造和生产现场改善,博创也将搭建精益管理平台,加快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建设。

除了硬件水平的提升,整个生产自动化要串起来,赋能企业生产的话,一定还要具有平台能力,特别是通过硬件升级,达到效率提高所需要的信息化管理,上升为智能化系统,这方面能力的拾遗补缺,也是今年必须开始做的事。只有在硬件升级和系统搭建,这两个相结合,我们才真正称得上一个注塑机制造的智能工厂。

布局智能化领域这一动作,是博创在技术能力精进情况下的积极探索,更是对疫情引发的系列反应,在智能化的迫切程度、认知深度背景下的主动求变,让我们闯入一个全新的赛道,面临全新的挑战。

Q:随着改造的深入,会对生产架构带来改变吗?
A:当然。因为自动化的改变,带来的是生产模式、组织模式、计划模式等周边的改变,这才是大工程。一旦决定要做自动化升级,我们之前的一些模式全部颠覆,这是一个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做的事。

比技术的升级更难的是观念的改变。从生产线到市场我们都在持续的发力,为的是保证企业的上升态势,压力还是有的。就像现在说一个人的身体好,不是他有多少肉,而是看他的体质。换到企业也是一样,更看重人均产值和人均利润。

所以,我们现在做的改革目的就是提高人员效率,增加人均产值。尤其是在制造、装配过程中,都要实现自动化,减少对产线员工和员工技能的依赖,一旦形成流水线,自动化生产,不仅品质控制更稳定,人均产值也将大幅增加。制造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生产效率、成本控制与管理能力的竞争,道路已经探明了,很清晰,我们只是在深挖的过程中,成果已经初现。
 

阅读量:63377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