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工业制造更美好”,是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拓斯达”)的使命,更是拓斯达不断努力和实践的方向。
从传统的手工制作到机械化制造,再到智能化生产,智能制造已成为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董事长吴丰礼在2024年初宣布了拓斯达全新的企业愿景: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装备服务商。”拓斯达科技注塑装备产品线总经理杨双保表示,“这标志着拓斯达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对未来的规划和定位已经明确。这也是我们所有人需要结合自身产品线,深入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在杨总看来,智能装备具有自主性和灵活性的特点,能够轻松应对多样化的环境和任务要求,同时得益于模块化设计,使得功能扩展和升级变得异常便捷。他认为,智能装备在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显著降低运营成本,能够为企业带来正向回报。因此,事业部明确了“让注塑更简单”的产品定位,能够简单高效实现的结果总是美好的。从周边辅机开始,拓斯达始终坚持以核心技术提升设备性能和帮助客户制造最佳注塑制品为技术根本。
目前,拓斯达基于自研的控制系统,通过硬件与软件的融合,实现一体控制、工序联动和精度补偿,提升操作效率,改进注塑生产流程,保障客户的生产结果。
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化、注塑加工的升级,如何保障客户关心的设备稳定性、品质、交期,拓斯达注塑能够为客户提供哪些独特价值?对于智能化应用落地方面有哪些思考?如何看待智能装备与传统的硬件的区别?这些问题,在《塑胶工业》与杨总进行的对话中,都能找到答案。
《塑胶工业》:一直以来,客户需求是拓斯达研发和制造工作的不懈动力与基础,目前主要需求有哪些?
杨双保:经过触达200000+客户了解到,提升效率与降低成本是客户最为关注的事。为此,我们通过优化产品设计、提升产品性能、升级服务质量以及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等系统性措施,全面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投资回报率,与客户共同成长。
此外,我们基于底层技术开发,赋予了装备智能化的属性。拓斯达提供智能化的注塑主机和注塑周边辅助设备,并通过工业互联网的方式,有效提升了自动化产线的效率和智能化水平。通过智能化改造,我们能够有效帮助客户实现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实现具有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
《塑胶工业》:智能化改造的目的是降本增效?如何实现?
杨双保:以模温机这一辅助设备为例,其智能化特性贯穿设备的全生命周期并显著影响整个生产过程的效率和成本。如果控温不准确,产品的合格率就会下降,生产效率同步下降,最终导致成本上升。因此,我们在硬件和软件两方面都投入了大量努力。
硬件方面,我们通过升级管路和元件,例如将水式模温机的加热器升级为铜制,优越的延展性能和导热性,不仅使加热效率提高了10%,使用寿命也提升40%,设备更加稳定耐用。升级气液分离罐、高精度过滤器等硬件,使装备的硬件具备精密化的特点,客户的停机维修次数就会减少,生产效率自然得到提升。
软件方面,我们在PID算法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进一步提升了10%的控温效率。通过硬件与软件的深度融合,并结合服务15000家客户的多样化应用场景,我们使模温机能够适应更广泛的工况需求,推动辅助设备和客户制造朝着智能化方向升级。
《塑胶工业》:从设备智能化到智能整厂,拓斯达能够提供哪些服务?
杨双保:前期规划服务:区别于传统工厂的粗放式能源管理,拓斯达智能整厂规划在前期提供顾问式服务,调研企业经营者关注的核心问题,如成本效益、组织结构、产能需求、劳动力需求、场地布置、安全生产、设备和自动化选型,综合考虑水、电、气、网等模块能源的动态需求和环保要求。通过与客户共同探讨理想的生产模式,利用数字仿真技术制定标准化的模块,避免工程干涉,优化施工协同,实现快速实施、降低成本的科学建设。
方案实施服务:我们提供一系列智能化装备、自动化产线升级、信息化管理提升以及数据化决策支持服务,确保整个生产流程的高效、稳定和智能化。
售后维保服务:设备售后速度对企业正常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拓斯达建立起“快速响应、快速到达、快速处理、快速验收”的“四快”标准化服务流程,为客户提供可靠的售后保障。
《塑胶工业》:在您看来,智能装备与传统的硬件有哪些区别?
杨双保:智能装备区别于传统的硬件概念,它融合了智能化的属性,涵盖控制系统、伺服驱动、视觉、人工智能、行业解决方案及底层技术,构成一个协同的生态系统。通过运用前沿技术实现互联互通,与环境中的其他设备或系统密切配合,从而显著提升自动化生产线的整体效率。这些装备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极为出色,能够轻松应对多样化的环境和任务要求,同时得益于模块化设计,使得功能扩展和升级变得异常便捷。
长远来看,智能装备的采用不仅降低运行成本,更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
《塑胶工业》:拓斯达智能化装备或解决方案,如何在技术上实现超越的?
杨双保:拓斯达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解决方案,针对不同行业的特定需求,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服务方案,确保客户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我们的解决方案并非单一的产品或硬件,而是一个类似智能手机及其生态系统的集成化系统,旨在实现生产过程中数据的互联互通,为智能制造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
这一切的实现,得益于我们在控制、伺服、视觉系统等领域的创新突破。通过采用先进的控制算法、高性能伺服驱动技术和高精度视觉识别系统,我们让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和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能够实现设备的快速部署和灵活扩展,轻松适应不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塑胶工业》:接下来的工作重心和发展方向是什么?
杨双保:未来我们会更为“聚焦”,专注于对产品的研发和打磨,做出客户需要、自己擅长、价值关键的产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争取在技术上逐渐实现赶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