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聚焦新能源汽车等高增长领域,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长期布局国际化市场,通过海外基地和本地化服务拓展“一带一路”市场。
这是宁波海雄塑料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雄”)总经理郑强制定的市场分层策略。在他看来,短期聚焦高增长领域,长期布局国际化市场,是海雄在激烈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
依托持续创新和精细化管理,海雄实现了多年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海雄的成功不仅依赖于市场策略,更离不开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的双轮驱动。在技术方面,海雄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重点突破超大型注塑机、精密注塑技术以及智能化生产系统,逐步缩小与国际领先品牌的差距。在管理方面,海雄通过优化供应链、推行精益生产、强化供应商体系等措施,不断提升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如今,通过技术创新与全球化布局的双轮驱动,海雄的客户结构从国内市场向全球化延伸,海外业务成为公司新的“增长极”。而海雄的战略平衡机制,离不开“客户优先”这张“底牌”。
“我们始终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持续优化服务流程、整合技术创新与客户反馈,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我们致力于打造智能化、高效化的服务体系,与客户建立长期互信的合作关系。”郑强表示,海雄不仅要为客户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更要与客户携手共进,实现互利共赢。
一直以来,海雄的目标不仅是成为国内注塑机行业的领军企业,更要成为全球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技术伙伴。通过短期聚焦高增长领域和长期布局国际化市场,海雄将逐步实现从“规模扩张”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型,为全球客户创造更大价值,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与可持续发展。
本期,海雄总经理郑强接受了《塑胶工业》的专访,就“差异化路径”“关键决策”“创新突破”“全球布局”等热点话题,给出了他的答案。而对于国产替代方面的看法,郑强也表达了心声。
《塑胶工业》:汽车市场竞争加剧,海雄如何应对战略布局、产品设计及营销渠道的变化?
郑强:海雄制定了清晰的市场定位策略,我们聚焦关键突破,专注于服务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及轻量化零部件供应商,如电池外壳、充电桩、传感器壳体制造商等。通过差异化定位,我们致力于成为“高精度、智能化、轻量化注塑解决方案专家”,重点突出在复杂部件制造和新材料应用领域的技术优势。
在产品技术升级方面,我们开发了适用于碳纤维增强塑料、长玻纤PP等轻量化材料的注塑机,显著提升锁模力、温控精度和注塑速度。同时,集成IoT传感器和AI算法,实现实时工艺监控、故障预测及能耗优化,全面满足智能化生产需求。
此外,我们采用电储料和节能加热系统,将能耗降低30%以上,助力车企实现ESG目标。为确保设备符合车规级生产标准,我们已获取IATF 16949等汽车行业认证,进一步增强客户信任。通过以上举措,海雄将持续巩固在新能源汽车及轻量化零部件市场的竞争优势。
海雄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通过技术赋能、全周期支持和快速响应,为客户提供高效、精准的服务体验,助力客户实现价值最大化。我们与客户开展联合研发,共同设计关键部件,如电池支架的一体化结构等。并提供从材料选型到模具流道分析的全方位技术支持,展开深度合作,帮助客户优化产品设计,提升生产效率,降低开发成本。
为加速客户产品开发进程,海雄建立了开放的试模实验室,为客户提供新材料、新工艺的测试平台。通过模拟真实生产环境,帮助客户快速验证方案,缩短开发周期,助力产品更快投入市场。
在当前的市场竞争中,我认为全周期服务支持至关重要。因此,海雄为客户提供轻量化材料数据库和工艺参数包,帮助客户快速匹配最佳解决方案,降低试错成本。通过远程监控平台,实时预警设备异常,推送维护建议,最大限度减少停机时间,保障生产连续性。在客户集中区域设立备件仓库,确保4小时内技术支援到位,为客户提供高效、及时的售后服务。
《塑胶工业》:海雄是否进行了竞争差异化路径的探索?
郑强:当然,击穿客户的痛点,而非简单的功能叠加。我们制定了创新的整体解决方案,推出“设备+自动化+周边+水电气工程”一站式协同的控制方案,为客户提供从设备到配套工程的完整服务,简化采购流程,提升效率。同时,我们提供数据增值服务,通过分析客户生产数据,生成能效优化报告,帮助客户降低单件成本,实现精细化运营。
此外,为降低客户初期投入门槛,我们还推出灵活的融资租赁方案,减轻资金压力,助力客户快速启动项目。近年来,我们与头部新能源车企合作打造标杆项目,通过视频案例展示成功经验,深化行业影响力,树立品牌标杆。
这些创新将服务于我们行业。在我看来,注塑机厂商不仅能够转型为汽车产业变革中的关键技术伙伴,还能在帮助客户降本增效的同时,建立高壁垒的竞争优势,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塑胶工业》总经理徐森(左)与海雄总经理郑强(右)合影
《塑胶工业》:与同类型产品相比,海雄注塑机的核心竞争力又是什么?
郑强:海雄注塑机的核心竞争力可归纳为技术创新的产品矩阵、高端配置的制造能力、行业场景深度适配、高性价比及完善的服务体系,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效、可靠的解决方案。可以肯定地说,赢得用户的青睐是我们竞争的目标。
在技术领先与产品创新方面,海雄的第三代油电复合注塑机结合了电动注塑机的高精度、节能性与液压注塑机的性价比优势。节能效果比普通液压伺服更有显著提高,符合当前工业节能趋势。同时具有注射高响应和高稳定性特点:满足汽车零部件的精密成型需求。
我们多样化产品线覆盖,二板机锁模力覆盖800T至3000T,注射重量范围2000g至10452g,满足从小型精密件到大型结构件的生产需求;此外,特殊机型定制,支持定制化需求,适应汽车行业多样化场景。
在市场适应性与行业应用方面,我们聚焦轻量化与精密制造,针对新能源汽车轻量化趋势,海雄的高速注射系列(HXH系列)可高效生产电池外壳、传感器壳体等精密部件,适配碳纤维增强塑料等新材料。如今,在汽车领域,设备已出口至东南亚、中东、西欧等市场,技术成熟度受国际认可。海雄塑机支持IoT传感器和智能控制程序,可实现远程监控、故障预警及能耗优化,帮助客户实现智能化工厂升级。
在售后服务与品牌信誉方面,我们提供售前技术咨询、试模合作开发、远程运维及快速响应,最大限度降低客户停机风险,确保生产连续性。凭借卓越的服务能力,我们已与众多行业龙头企业建立长期合作,积累了丰富的客户案例,品牌信誉备受认可。
性价比也是海雄注塑机具有显著的优势。相比进口品牌,海雄在同等性能下价格更具竞争力,同时维护成本更低,能够更好地满足汽车配件制造商的降本需求,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通过高性价比与优质服务的结合,海雄持续为客户提供高效、可靠的解决方案,助力客户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塑胶工业》:您如何看待企业发展?海雄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郑强:我认为,企业可以在保障短期盈利的同时,构建技术壁垒与市场竞争力,实现从规模扩张向“技术+管理”双轮驱动的转型。
一直以来,海雄致力于技术研发,通过微发泡成型、多物料共注等特种工艺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开发精密注塑技术(±0.01mm),以满足高端市场需求。在生态技术布局方面,我们打通注塑机与周边辅助设备的沟通壁垒,实现注塑机对整个生产环节的全态势感知。例如,通过视觉或红外线检测产品缺陷,设备自动优化成型工艺,不仅减少产品不良率,还降低了调机原料浪费。
随着供应链管理的不断优化,我们持续强化供应商体系,构建了一套科学的供应商评估体系,筛选优质供应商并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确保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同时,推行多元化采购策略,降低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风险。我们实现了采购流程的透明化,通过电子采购平台,减少了中间环节成本,进一步提升了供应链效率。
我们还发现,减少库存积压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此不断优化库存结构,缩短交货周期,以更好地适应“零库存”模式的需求。此外,我们注重供应链韧性建设,建立了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并通过多渠道供应策略,有效应对突发风险,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运营效率,还为企业创造了更大的价值,为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塑胶工业》:2025年的销售目标是什么?为实现目标,将在哪些方面进行提升?
郑强:今年,我们明确了清晰的销售目标与发展方向,实现总产值增长10%以上,提升海外营收占比至30%~40%,加速全球化布局。并计划投入研发费用超过2000万元,重点满足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需求。同时,布局低空经济领域,开发轻量化无人机部件专用设备,抢占新兴市场先机。
稳住现有市场基本盘,积极开拓新市场,把握新兴产业机遇,是海雄的市场方向。我们还将大力推进智能化及自动化在客户端的应用,提升生产效率,增强客户黏性。我们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增长,巩固行业领先地位,并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
《塑胶工业》:目前国产设备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是否存在“卡脖子”问题?
郑强:国产注塑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实现中低端市场自主可控,但在超大型精密设备、工业软件和高端检测设备等关键环节仍存在明显瓶颈。
例如,尽管国产企业已掌握8500吨超大型注塑机技术,但在汽车结构件、电池包壳体等高端汽配市场,仍依赖进口设备。普遍认为,德国恩格尔、克劳斯玛菲等品牌在开锁模精度和重复稳定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国产设备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仍需进一步提升。
在核算平台、模流分析(Moldflow)等工业软件领域,国产注塑机仍依赖进口技术。此外,缺乏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系统,导致工艺优化更多依赖经验而非数据驱动,限制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提升。
虽然部分企业已引入光学检测(AOI)技术,但在内部缺陷(如微气孔、应力开裂)检测方面,准确率仍低于90%,需依赖高成本的工业CT设备进行补充检测,增加了生产成本和技术门槛。
《塑胶工业》:如何看待国外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郑强:一方面,新兴市场正迎来高速增长。印度、越南、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制造业投资持续升温,注塑机需求快速增长。以印度为例,近三年注塑机进口额年均增长20.64%。中国注塑机凭借显著的性价比优势,其出口单价仅为进口的1/3~1/4,以及快速响应能力,已成为这些市场的主要供应国。例如,越南进口的注塑机中,中国设备占比超过50%。
与此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企业加速向海外转移产能,配套注塑机需求也随之增长。海外市场对新能源车轻量化的需求,进一步推动了高端注塑机市场的扩容。全球注塑机技术正朝着电液复合、全电动化方向升级,而中国企业在中小机型(<500T)领域已实现技术突破,其能耗仅为传统液压机的1/3~1/4,高度契合海外市场对环保政策的严格要求。
通过性价比优势和技术创新,中国注塑机企业正在全球市场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并抓住新兴市场和产业升级带来的双重机遇。
另一方面,高端市场存在显著壁垒。恩格尔、克劳斯玛菲等欧洲品牌以及住友德马格等日本品牌,依然占据高端市场的主导地位。
我们还不得不面对贸易壁垒与合规成本的挑战。目前,在北美和欧洲市场,准入门槛较高,企业需满足严格的技术标准和环保要求,认证费用高昂,增加了进入难度。而在新兴市场,尽管需求增长迅速,但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这些国家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需求释放节奏波动较大,增加了经营风险。其中,电力供应不稳定是最为明显的短板,对生产效率和设备运行造成直接影响。
《塑胶工业》:海雄制定了怎么样的全球化战略?
郑强: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在技术升级、合规认证以及本地化运营方面持续投入,以突破高端市场壁垒,同时灵活应对新兴市场的波动性,降低经营风险。
海雄的全球化布局战略聚焦于研发投入与本地化运营,旨在提升国际竞争力并深度融入全球市场。主攻超大型二板机(>3000T)的研发与制造,满足汽车配件市场对大型、精密部件的需求,进一步巩固在高端制造领域的技术优势。
在重点区域建立本地化运营网络,包括生产、销售和服务支持,确保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在关键市场设立24小时响应服务中心,为客户提供全天候的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最大限度降低停机风险,提升客户满意度。未来,海雄将持续提升全球市场份额,成为国际市场中不可或缺的技术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