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量:8513发布时间:2015年12月09日 17:11:57

打造塑胶机械的航母舰队 —向德国工业4.0迈进

 
2015年,可谓是塑胶行业的寒冬,整个产业的上中下游,都在低谷中探索。大多数企业都处在亏损或是勉强持平的状态。总体产销形势不容乐观。而作为三家企业的领航者-李建军,却信心饱满的寄予行业最深的期望—打造塑胶机械的航母舰队,向德国工业4.0进军。
 
在行业低迷之际,他为何有如此的信心?这信心来源于产品、客户、还是企业?本期,我们将专访这支以李建军为首的精英团队,分别从管理、设计、营销的角度和读者一起分享他们对行业、对市场、对未来趋势的深刻思考。  
李建军:为客户服务 对员工负责
 
《塑胶工业》:作为三家企业的领航者,能否请您介绍一下这三家企业的经营方向?您认为什么样的产品或者服务是市场最需要的?

李建军:这三家企业,方向各有不同。
 
广东正茂精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茂精机”)是集研发、设计、生产与销售于一体的专业生产新一代二板直压式精密注塑机的实体企业,有近三十年的技术沉淀和客户群。
 
四川中装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装科技”)是一支集高分子合成、高聚物后处理、高聚物加工、化工机械、塑料机械、机械传动和化工过程控制等专业为一体专注于挤出装备的高新技术企业,技术源于德国,经历二十余年的市场考验,得到高端客户的高度认可,主要替代进口同类型的高扭矩高产量双螺杆挤出设备。
 
东莞隆恒兴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作为后起之秀,设计人员和工程人员经过数十年磨练,专注于液压精密注塑机、双色注塑机和立式注塑机的设计、制造。
 
我认为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市场最需要的还是为客户增值。首先,我们有客户至上的理念,通过对产品创新、技术创新,让客户感觉到产品的增值。这种增值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效益,我们与客户一道通过性价比的对比,计算出购买我们的机器到底能给他带来多少价值。比如它的精密、洁净、节省(省电、省油、省机器、省模具、省人工)等一项一项地算出来,最后得到总的效益,居然一台250锁模力注塑机能给客户每年带来16万的效益,客户老板自己都不相信,而事实就是这么多,客户不得不佩服。这就是我们承诺的为客户增值。其次,质量第一,客户要买到性价比高的机器,一台机器要能用、好用、久用、低成本地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真正做好一分钱一分货,我们自己定位为中国高端精密注塑机,就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全员质量理念,而质量是人设计、制造出来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每一位员工敢于勇担责任,在每一个环节确保质量,并积极在公司平台(上)创新,最后,体现在效益上,让客户、员工和公司各方得益并实现价值共享。
 
总之,要做到为客户增值,真正核心的是做好两点:对外树立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的理念,对内,坚持对员工负责,让企业员工一起成长,并分享价值。我想企业的发展就一定是不容小觑的,也是有美好未来的。当然要想做到这些,需要让客户充分认识到产品的价值,需要营销部的推广,更需要设计人员的倾力打造。
 
 
 
以市场为导向,良性竞争发展
 
《塑胶工业》:作为四川中装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装科技”)销售总监,您认为销售应如何定位?针对外销,国内外的差距在哪里?您如何看待?

陈磊:销售首先要根据公司的定位和产品的定位并结合市场的需求来进行营销。中装科技定位的是国内高端。作为国内市场份额来讲,如果说高端是一个金字塔,那么可以将金字塔分为三层,整个中国市场挤出机高端只占10%左右,中端是25%左右,其余都是低端,当然,最下边的空间是最大的。根据这种市场份额做好定位后,调查影响到公司销量的主要因素。它包括市场接受力,转变力。
 
作为行业人,我们大家都已经感觉到今年的大环境不是很好,包括我们的下游客户业绩也不是很好。但是对我们影响不大,因为市场在变,整体在往品质这方面走。我们华南这块率先提升品质。因为低端市场他们也做的很难受。低端进来的门槛低,利润很低没法去竞争。高端主要靠技术和资本。市场不好,加上这种市场的转变,我们的业绩趋于平坦。如果不转变,业绩势必会大幅度下滑。
 
针对外销,过去我们没有花太多精力去做,今年我们打算主打国外市场。国外现在新兴的市场,还有未开放的市场,如巴西的对外贸易额也在增加,包括古巴。美国也在打破僵局,贸易在冉冉升起。以前我们主要做日本与东南亚,尤其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做得会比较多。众所周知,日本的设备都很贵,但质量很好。我们做国内高端也恰好能满足这种质量要求,而价格也只是他们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与欧美国家的技术相比,国内高端机还是与国外机器在竞争,包括我们在与世界五百强与国内二十强的企业进行合作。如金发、道恩、银禧等。他们一是资金雄厚,二是要求品质。因为技术上存在差距,所以我们的总体工业制造水平是达不到德国的标准,以至于品质有差距。但是我个人觉得,这些年,随着我国设备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渐渐开始与国外的设备不断缩小差距。
 
国外企业如果想进入中国市场,要学会适应中国市场,需要退一步,而我们需要往前走一步。以用户的感受和实际运用来讲,设备的使用寿命要客户体验,从目前的体验来看,中国的设备寿命十年是没有问题。德国有十五六年的寿命,我们之间的差距有三至五年左右。
 
除了寿命,还有成本与材质的区别,而且关键部件还得依赖进口。我们向市场推还是有些局限性,比如有些电器类的国内不生产。我们在推高端机器时,主要瓶颈是客户体验样本不丰富,要尽可能多地让客户体验到高端机器。
 
比如我们的NE51高扭矩高转速(900rpm)机器,在做一款高端产品手机专用料苹果白PC/ABS合金,仅配方成本就为客户每吨节省2000元,清机时间节省80%,清机料节省80%。
 
因此,我们正加大力度推广,一是对接的方式或手段的担保,二是树立品牌还需要时间,三是市场对品质的认知度和转变还需要时间。四是很多核心部件还是受控于国外,所以成本居高不下。
 
《塑胶工业》:您如何看待现代设备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这种趋势?

陈磊:自动化、智能化是产业化、规模化必然要走的趋势。现在做母料自动化在提升,我们企业的自动化程度也在相应提高。尤其制造业部分的自动化,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去满足自动化:自动化其实是被环境逼出来的。只有压缩成本提高效率和产量。自动化可以完善装机:但是自动化率不会太高。因为它还不是很标准。因为现在的标准太多,它很难像模具打出来一样去制定统一的标准。
 
 
《塑胶工业》:关于挤出造粒的作用和相关产品,请您帮我们详细介绍一下?

陈磊:我们现在在做的水下造粒,算是我们在行业中生产造粒的一个分支。水下造粒是造粒成型的一种手法,它的通用性不强,是针对某些料进行。比如不易成条的,也能提高料的品相。最通用的还是水拉条。如果你能看到这个料在水里交叉打结能及时处理,也方便清机。水下造粒机主要应用于冷拉条切粒、水环切粒等切粒方式难以实现的物料和领域。例如:弹性体(TPE,TPV,TPR等)、热熔胶等。这个并不能普及,只是造粒手法之一,如热切、水环,不能沾水会吸水。不同的工艺方式针对的是不同的材料而特定的东西。如何帮助客户减少母料在生产中的污染,跟我们的设备或多或少都有关系。包括我们给客户的设备做设计、装备的考虑这些东西还是有关系。废气、排污客户自己要做,和机器有一层关系,与加工手段与技术也有关系。
 
《塑胶工业》:现在中装的营销市场情况如何?市场是一个怎样的现状?

陈磊:中装现在是根据客户提出需求来定,会提前给客户做一个考量。若是没有提出,我们也会做一些成熟的案例以供客户参考。比如管道排污、废气处理,集中收集怎么弄?比如:双螺杆对再生料在增长,以前是单螺杆。因为市场形成恶性竞争,做再生料的厂家也感到很吃力,想再往上走一步。边做回收的时候边做改性。这样附加值也高。三螺杆的销售,主要做一些造粒的特殊手段,如搞混,需要充分混炼。要求比较均匀,如色母的话,它非常实用。
 
近些年,南京造粒挤出厂家发展到上百家,这种快速发展主要是因为门槛低和市场需求所致。实际上,造粒挤出的标准化程度还是比较高,它也是促进市场发展,形成一个产业链。另外也是因为下游的改性厂成长的迅猛,需求旺盛。但是这种市场一定是暂时性的。十年、二十年以后,可能二十家足矣。
 
造粒机市场的快递发展如同前几年挤出机的蓬勃发展一样,因为行业需求大,市场很快发展起来。刚进入时,首先解决有客户的需求问题,对产品的质量技术并没有过多的把控。包括下游也是在不断的变化。华南估计有八百个厂家在做改性。最开始还是很多家在做,慢慢的大吃小,市场专业越分越细,对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慢慢的很多刚开始进入的企业就开始消失了。因为做着做着才发现,自己做不下去了,主要是技术没法更新,跟不上市场的需求。
 
 
 
形状或可“画瓢”,性能不可模仿
 
《塑胶工业》:您认为注塑机和全电动势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刘青平:我曾在湖北做机床,在行业内摸爬滚打近三十年。以我经验来谈,过去所说的注塑机主要是机械式,液压式,这两种基本的方式。
 
而现在所说的是全电动式。现在市场上有一种说法,大部分人认为全电动式的比原来的好。全电动式的好处主要在于控制精度高,节能环保。但事实上,电动注射的动作只是以液压驱动的方式做动力源,现在改为伺服电机做动力源。从这种意义上来看,只是一个驱动方式的改变,基本结构还是没有变化。
 
《塑胶工业》:您认为注塑机和全电动优势主要体现在哪里?

刘青平:全电动式只是改变了一种驱动方式,但是它固有的优势和缺陷依然存在。所以如果非要把它说成是注塑机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替代某种产品,我认为是有待商榷和需要时间检验的。从我的理解来说,专对锁模的精度,它比全电动式要少。比较先进优势方面,客观上说全电动式优势暂时还没有发展到这一步。
 
《塑胶工业》:您认为注塑机和全电动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怎样的?

刘青平:根据市场需求和相关数据调研,我认为塑机总的发展方向是:高精度、智能化、高效、节能环保。这也是注塑机未来的必经之路,脱离了这个大方向,注塑机的开发必然是不成功的。全液压式还是全电动式,两者是缺一不可,相互依存。没有谁能替代谁。
 
“正茂精机”的专利产品—BM系列新一代二板直压式注塑机是在总结20余年设计制造全液压注塑机的经验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研制而成。它既有全液压式注塑机和肘杆式(机铰式)注塑机的显著优点,又克服了两者的明显缺点,在结构设计及产品质量上迅速缩短了中国注塑机设计制造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整机性能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它的面世,填补了中国研发生产内循环二板直压式注塑机的空白,开创了中国研发生产高档、高速、洁净、节省、精密二板直压式注塑机的新时代。
 
而现在我们做的是全液压式,内循环,两板直压。这是我们现在做机械的特点。我们做的内循环使油在两端相互置换,不出油问题。两板就是两块板,定板与动板。原来说的机械式的,全液压式的,在锁模的部分是三个板,加上尾板。三板机与两板机在运行相同的情况下,材料消耗与制作成本高,装备维修所耗费的资金更多。还有精度,只有液压能保证两板之间处于平行状态,全电动机是做不到的,只有靠加工精度来保证。所以我们这个内循环两板式纯液压的优势体现最根本突出的是结构性的优势。我们采用的锁模的方式,国内很少有厂家会,国外只有克劳斯玛菲做到了。我们可以很自信的说,即使你拿图纸,最后做成了形状,但是也很难做出这种性能,形状你可以模仿,性能是核心技术,没人能模仿得了。
 
以品质竞争,用实力说话
 
《塑胶工业》:隆恒兴作为后起之秀,您认为它的竞争优势在哪里,将如何与前辈竞争?

李峰:坦率的说,要竞争我们有压力,但我们也有实力。我们的设计人员和工程人员都是都拥有20多年丰富的技术经验。而且为了与时俱进,我们的技术人员会经常去一线学习,比如借展会的机会,和国内外的前辈及厂商进行技术上的学习交流和切磋。通过和这些前辈的接触,我认为我们的产品还是相对比较尖端。但作为后起之秀,我们依然要向前辈学习,即便是竞争,也是用实力说话。我们的产品都是在很多技术的基础上加以更新,保证质量,而且效率很高。在零件设计方面,我们都在不断的更新换代。在原来的旧产品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我们更加注重它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了保证质量,我们很多原件都是从国外进口,因为我们发现国产的定性原件与国外还是有很大差距。国外的进口原件质量有3年的保质期,而国产进口原件才1年的时间。
 
《塑胶工业》:针对立式注塑机,业内人都知道非标机相对于做得比较多,营业额很难做大,隆恒兴在这块是如何考虑的?

李峰:现代的产品多样化太多,主要以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在竞争,我们公司也是做非标机。现在我们的解决方案是多配设计人员,增加工程人员。作为新进的企业,我们想要打入这个行业,就需要符合行业需求的性能,要适应社会上各种产品多样化的需求,才能立足。在这方面,我们会根据客户要求做实案设计。我们也会往多方面发展,标准机,非标机会同时进行生产。
 
《塑胶工业》:隆恒兴除了电子和汽车行业,还有往其他方面发展吗?

刘青平:我们现在的发展主要以硅胶和汽车方面发展为主。我们有专门负责硅胶和汽车方面的设计人员,他们主要针对硅胶和汽车方面来做研发和设计。
 
《塑胶工业》:能否谈一下今年的销售情况和明年的计划?

邓思聪:今年我们企业主要在和巴西和委内瑞拉谈代理,他们原来是做模具设计。现在我们主推的一个产品是B12063,明年巴西有一个塑胶展会。我们计划到巴西展览,计划展四台机器,他们那边的需求比较大。我觉得要竞争的话,主要还是实力和综合个人方面很重要。
 
李峰:而且我们的大部分产品都会运到台湾去检测,因为我们的技术也来源于台湾。我们立式机负责人来自台湾,台湾的信息技术方面相对而言要比大陆发展得好。技术强了,产品和市场占有率自然就增加了。
 
邓思聪:我们现在主要是自己发展客户或者发展国际代理。我们都知道从大陆出关,有时候比较繁琐,为此在台湾成立了独立的外贸公司,大部分销往国外的产品都尽可能的从台湾周转。
 
 
 
 
蓄势待发,向工业4.0迈进
 
俗话说得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可见一个企业的管理决策者和领航者多么关键和重要。对于未来的市场走向、趋势和发展,都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极其客观的分析。
 
《塑胶工业》:现在行业内在流行一个词“工业4.0”,您认为它可以怎样对接到塑胶工业这个门类?

李建军:我是学材料专业的,这几年又投资做机械,我认为工业4.0,就是准备4.0,首先就体现在装备上,其实其他几点零,也都从实物设备开始的。1.0主要是机械化,省力;2.0体现在电气化;3.0是自动化;4.0是智能化(我把它叫人脑化,就是机器可以在简单、重复和有逻辑关系的智力劳动机械化),就是让机器具有像人类一样的思考功能。对塑胶工业来讲,我认为4.0实际就是装备与工艺加起来的人脑化4.0。未来十年的塑胶机械及系统势必会突飞猛进。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中国市场的需求量很大,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二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逼着企业创新。所以我现在就希望在塑胶装备上有点突破。现在注塑机像海天,挤出机像科倍隆,目前在国内做的比较多,价格也比较高。如果把液压注塑机这块做好,电液复合做好,我认为部分可替代全电动式。在精密、洁净(电子产品、医疗玩具)、节能和效益方面,正在崭露头角。让中国塑机行业的同仁一道,切实落实中国制造2025,向工业4.0的方向迈进。
 
《塑胶工业》:从管理的角度来说,您是如何做到的?能否和我们分享一下,您对企业未来二十年的规划是怎样的?

李建军:现在我在为未来二十年做规划。在十年之内把塑料机械平台做好,做精,争取做到3.5,迈向4.0。第一,我用4.0的精神来制造机械,让客户用的时候体会到4.0,如平时监控、自动化。帮客户把机器运行到最高效率。所以工业4.0要从标准开始、定制开始做。可以概括为:专业、平台与成长。做事一定要专,做机器更是要专,在专的基础上,慢慢就会出现和搭建互相支持、互相积累、不断增高和增大的平台,在平台上就会成长。注意,我说的是成长,不是增长。为什么不说增长,因为增长是成长的一部分。比如人,通常在20岁成年以后就很难长高了,能长重,但是你的知识、能力、阅历、智慧将不断成长,这种属于成熟增长。我们这支队伍正是如此,或许现在看起来没有太大增长,但我们已经积蓄力量,蓄势待发,我们将立足于液压技术、高扭矩传动技术、电动注射技术、人工智能控制技术,为中国乃至世界打造出塑胶机械的航母舰队。





 
阅读量:8513
  • 1
  • 2
  • 3
  • 4
  • 5
  • 6
  • 7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