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日期:2022年9月19日
采访公司:深圳光华伟业股份有限公司
采访对象:董事长杨义浒
主要产品:非金属3D打印材料、环境友好型生物降解材料
国内降解市场总量稳步提升,销量也在大幅增长。其中,不乏百亿级投资项目,如A股公司中,金发科技、金丹科技、恒力石化等多家公司均已布局了可降解材料领域。此外,跨界也成为了新趋势。行业外的企业开始抢占“黄金赛道”,一窝蜂涌进PBAT、PLA市场,试图短期内获取较高的投资回报。
在这个过程中,毕业于北京大学,目前就任于深圳光华伟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华伟业“)董事长一职的杨义浒更愿意将自己形容为“谨慎的冒险家”。在他看来,企业家同样也是思想家。企业发展之路,犹如一片深不可见的海,应该具备敏锐的市场嗅觉和决断力,清楚市场要的是什么,优势是什么,找准方向再奋斗,才能让行走的每一步都稳健而有力。
专注于非金属3D打印材料、环境友好型生物降解材料的光华伟业,在杨董的带领下,早在2007年便开始着手降解材料及其回收与应用课题。经过二十余年的技术攻坚,团队通过自主创新突破了“卡脖子”难关,成功把握住市场机遇,站在时代的浪尖。目前,公司设立了材料合成、改性和应用三个研发中心,已掌握聚乳酸(PLA)产业化技术及回收技术,同时还具备全球唯一聚己内酯(PCL)工业化连续聚合能力。这既是光华伟业面对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也是其面对未来挑战的信心与力量来源。
深圳光华伟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义浒(左)
在双碳大背景之下,紧跟低碳发展趋势,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布局可降解产业,将使用完的塑料制品在堆肥条件下实现完全生物降解,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回归自然;二是采取回收的方式,突破资源约束,将塑料重新转变为燃料、石化产品原料甚至是单体,循环再生,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丰收。
“不管是走哪条路,都得做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但原则上,我们应将塑料产品的重复使用和回收利用纳入考量首位。“在杨董看来,无论是可降解还是回收再生,都不能单纯的流于表象,而是应该完善和健全产业链相关配套设施。如选择降解方式就应相对应布局堆肥设施;选择回收方式,企业就应具备回收工艺和强大的回收装置,才能为后续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
杨董介绍,从回收方式来看,物理回收技术工艺简单,成本低,但大部分时候只能以牺牲产品性能为代价降级使用。而化学回收是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重新生成的塑料,有望打破循环“魔咒”,让数以亿吨的“白色垃圾”变废为宝,但成本高,无法实现大规模生产。“只有物理回收很尴尬,因为很多材料不能物理回收,不加上化学回收来兜底的话,回收这条路走不通。怎么办?这种情况下,我们将两者做了一个很好的结合。品质稳定的产品我们优先物理回收,品质良莠不齐的,我们通常采取化学回收。”
当前,在回收领域,光华伟业已经清晰地明确了三大方向:一是将回收的PLA重新聚合,做成聚合物使用;二是制作成生物基多元醇,用于生产生物基光敏树脂、生物基聚氨酯;三是可以做成乳酸酯,适用于农药、医药及电子产业。目前,三个技术路线都是完整的,装置也都走在行业前列,经过市场和客户的多方认证,品质和成本上享有绝对优势。
在注重创新的同时,光华伟业也在同步强化市场营销。除了苦修技术外,杨董的身影也奔走在各大学术、展会交流的会场。每年单是参加国内外展会就高达40余场。记者采访当天,杨董刚结束为期2个多月的欧美之行,正在酒店接受隔离。他说,光华伟业已在全球发展了40多个国际代理商,80多个经销商,产品覆盖100多个国家,基本形成了全球营销网络。此外,公司还与国内知名院校和研究机构联合组建研发中心,与全球科研院所广泛开展开放式合作,申请和取得国际国内发明专利80多项,参与制订了聚乳酸(PLA)国家标准,牵头起草聚乳酸FDM3D打印耗材的国家标准和聚己内酯的国家标准。
“截止到目前,我们3D打印线材的产能在5000吨左右,总的营销收入约为3亿元,整体来说,每年的业绩都稳中有涨。”当谈及今年的公司情况,杨董欣喜地向我们分享着这个好消息。他还透露,后续在坚持“以合成为基础,以改性为重点,突出高附加值或低成本应用示范”的原则下,会加大在医用细分领域的投入,研发医用高性能聚合物材料;与此同时,在改性材料、3D打印耗材及淋膜纸的应用上将继续扩大市场规模,立足于经济、社会、环境都能接受的方式,找到共容共生、和谐统一的生存之道。